各病院动态
卒中是老年人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的第二大“杀手”,而30%卒中患者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。伴随着人口老龄化,老年人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率高,且具有高致残率、高致死率。虽然现在取栓技术对早期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益处已毋庸置疑,但面对高龄患者的救治方法却一直存在争议。
高龄患者的卒中一般病程较长、恢复较慢、常留有后遗症;共病较多,病情复杂,易出现全身衰竭等严重并发症。在这种众多bug加持的情况下,面对高龄患者取栓,家属就会犹豫不定,矛盾纠结……
近日,西北大学附属医院·西安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卒中介入团队通过取栓技术成功救治93岁男性患者。
患者高血压病史20余年,小肠肿瘤术后15年。在家突然发病,出现言语不清,肢体偏瘫,立即送至市三院急诊科。经神经内科卒中绿色通道医师会诊,结合相关影像、检验资料评估,并取得家属同意后,急行颅内动脉取栓,术中取出3×3mm左右血栓。目前患者恢复良好,言语功能恢复,活动自如。
高龄患者到底要不要取栓?取栓效果、预后如何?
目前国内国际多中心研究显示,80岁以上老年患者取栓治疗后的良好预后机会是非取栓治疗的3.68倍,所以介入取栓治疗是最佳选择。在最新的《2018 AHA/ASA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管理指南》针对机械取栓适宜人群的推荐中,对于患者应该接受机械取栓的年龄标准是≥18岁,并无上限,如同用“组织窗”替代“时间窗”来评估患者的再灌注治疗,“年龄窗”也会逐渐排除在治疗禁忌之外,而改用对患者缺血情况、平时生活状态、家属意愿、本人其他脏器综合情况等整体病情的全面科学评估来指导精准治疗。因此,单纯的高龄不再成为患者不进行取栓治疗的理由和依据。
与保守治疗相比,发病前具有独立功能的年龄≥85岁患者接受EVT治疗更容易达到良好功能结局,死亡率更低。因此,年龄≥85者不是EVT的禁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