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:首页 > 医院动态 > 各病院动态

各病院动态

真相背后|十年求医路,揭秘罕见病sIBM
来源:    发布时间:2022-10-17     作者:   分享到:

你有过饱受十年病痛折磨,四处求医,从刚开始的满怀希望到最后求医无果的绝望吗?

西北大学附属医院·西安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确诊了一例罕见病散发性包涵体肌炎(sIBM)患者,国内有关sIBM报道极少。

患者,79岁,女性,化工厂工作。2012年出现双下肢无力,表现为坐下站起时费力,上楼梯费劲,需借助上肢力量支撑。2018年,出现吞咽困难,口干,进食固体食物需用水冲服。2022年出现上肢无力症状,下肢无力明显加重,坐下不能站起,左上肢无力,穿衣、做饭等日常生活受到影响,在床上翻身、挪动身体困难。经腰椎MRI检查提示:腰椎间盘突出。随后,十年求医期间一直按腰椎间盘突出治疗,病情却未得改善,反而进展性加重。

近期再次就诊于西北大学附属医院·西安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,入院后主管医生薛茵详细询问病史,得知患者进行性四肢无力10余年,伴上肢无力4月余,并进行神经系统查体。完善相关辅助检查,血沉(+)、抗核抗体、抗核抗体谱、类风湿系列、血液免疫八项、血管炎性自身抗体五项均异常。肌电图提示:所检肌肉呈肌源性病变肌电图改变。肌肉MRI提示四肢肌肉水肿。肌肉活检结论:(右股外侧肌)可符合包涵体肌炎病理改变。

治疗期间常明则主任和张格娟主任非常重视患者病情, 组织团队召开疑难病例讨论、查找相关文献,通过病史、体征、肌肉影像和肌肉病理等相关检查后,最终确诊为散发性包涵体肌炎(sIBM)。于是决定选择用丙种球蛋白冲击,患者肌无力明显好转,目前口服激素维持。

什么是散发性包涵体肌炎(sIBM)?

散发性包涵体肌炎(sporadic inclusion body myositis,sIBM)是一种特发性的且难以治愈的炎性肌病,尤其好发于年龄大于50岁的人群,是老年人群最常见的肌病;患者通常表现为下肢近端或上肢远端进行性无痛性肌无力。肌活检可观察到肌纤维变性坏死、蛋白沉积、镶边空泡等典型的病理学改变。疾病晚期(平均发病后10年左右),绝大多数患者只能依靠轮椅生活,目前尚无明确统一的诊断标准及有效治疗该疾病的方法。

包涵体肌炎是一种罕见的疾病,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,但以30岁以上人群多见,且50岁以上老年人群发病率最高,尤其在西方国家。患者男女比例在2:1至3:1之间。我国有关IBM的病例报道较少,而在国外报道中IBM占特发性炎性肌病的概率达10%-30%。目前的调查结果显示:北美、澳洲人发病率较高,约为50.5人/100万;美国北部等地区则约为70.6/100万人;而在亚洲、欧洲等地区则发病率相对较低,如在挪威,患病率仅为2.6人/100万,在日本等亚洲国家,发病率约为9.83人 /100万。根据其临床表现以及病理学特点,包涵体肌炎可分为散发性包涵体肌炎(sporadic inclusion body myositis,slBM)和遗传性包涵体肌病(hereditary inclusion body myopathy,hIBM)两类。